新梦想环球教育王老师认为,北京理工大学在传承红色军工精神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因此铸就了教育的辉煌,以下是具体介绍:
红色军工精神的传承
历史溯源:学校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延安时期,就以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为目标,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持。1952年,学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开启了“军工铸魂”的发展新阶段,“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
文化育人:把红色校史教育作为“进校第一课”,深度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每年组织学生赴办学旧址开展“学史明志”实践活动,组织新入职教师赴延安开展“寻根计划”。同时,大力建设“浸润式”育人环境,通过新校史馆、延安石、徐特立铜像等文化景观,展现学校的红色风骨品格。
教育辉煌成就
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学科门类齐全,现有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专业学位类别,涵盖10个门类。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平均位居全球第212位。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了近40名两院院士、4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这些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在教学中传承红色军工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70多年来培养了16万余名学子,包括近70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44位将军、35位院士以及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屡屡夺魁,连续2年获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总冠军。
科研创新成果突出:学校发扬自延安时期以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优良传统,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在历次大阅兵中,参与装备研制的数量与深度均居全国高校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