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梦想环球教育李老师总结北京理工大学在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科研创新成果
科研项目突破: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高能物质、科学探测、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战略性核心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
学术研究进展:北理工团队在光响应分子笼、点云目标智能识别、多金属氧簇导向的银团簇合成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高水平论文发表:近五年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参与发表《Science》《Nature》主刊论文7篇,发表子刊论文62篇,3位在读博士入选ESI高被引学者。
学科建设成果
学科实力强劲:现有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专业学位类别,学科专业涵盖10个门类。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平均位居全球第212位。
学位点布局优化:2019年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后,近五年新增人工智能、碳中和技术与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新的学科增长点。
人才培养成果
杰出校友涌现:建校80余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走出了彭士禄、王小谟、朵英贤、毛二可等一大批科技领域领军领导人才。2023年,2位北理工教授和3位校友入选两院院士,实现院士增选“不断线”。
教学成果丰硕:获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并列第三。
竞赛成绩优异:五年来,研究生获得高水平创新竞赛奖1800余项,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冠军2次、金奖22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7项等。学校获竞赛优秀组织奖26项,被授予“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
培养模式创新:推进“四类型七维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人才培养6+1行动”“驼峰领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点线面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等改革举措。2022年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2023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优计划”试点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