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梦想环球教育李老师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北京理工大学以其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与卓越的育人体系,成为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多年来,学校秉持“以教为先”理念,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北理工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学分制改革是关键举措。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兴趣与学习进度,灵活选择课程与学习进程,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例如,在课程选择上,学生不仅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课,还能选修前沿领域的特色课程。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课程,吸引了众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不同思维在这里碰撞,激发创新灵感。同时,“灵活学制”试点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路径。部分学生可选择提前修满学分毕业,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而对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学生,则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潜心钻研学术问题。
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
学校高度重视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构建了优质科研人才和平台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有效机制。一方面,依托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22个实践基地,北理工为学生打造了多元实践平台。这些平台承载着众多源于国家重点任务的创新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例如,在无人驾驶领域,学生团队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支持下,攻克模块化全线控底盘与控制等技术难点,在全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中荣膺“五冠王”。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265个校企联合、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基地,开展293项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这些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行业前沿问题被引入教学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北理工将实践教学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重塑实验课程体系,将创新型实验比例提高到40%。在物理、化学、机械等基础学科实验课程中,融入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实验项目。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分析实验数据,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同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李泽湘双创特色班”“开源鸿蒙英才班”等创新创业实验班,探索双创教育新模式。这些实验班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导师授课,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大赛中,北理工学生屡获佳绩,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国家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
注重思政教育与价值塑造
在育人体系中,北理工始终将思政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深化“大思政课”改革,讲好学科“三代人”奋斗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例如,在工程类课程中,讲解我国重大工程建设背后的奋斗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学校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共建红色育人、劳动教育基地,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胸怀壮志、担当时代责任的精神品质。
北京理工大学通过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与完善的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教为先”,不断探索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